让孩子写作业的四种方式 ‖ 心理师安然


作者:安然   


想让孩子养成主动写作业的习惯,有几种方式?

 

第一种:不写作业,就打屁股。(正惩罚)

 

第二种:不写作业,就不给零食。(负惩罚)

 

第三种:主动写作业,就奖励郊游。(正强化)

 

第四种:主动写作业,就不让他练琴了。(负强化)

 

刺激与强化是经典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。这一块领会起来比较头大,很多人会被“惩罚”、“强化”、“正负”这些组合搞得晕头转向。现在仔细拆解一下,好像也不复杂:

 

惩罚,就是让他尝到“苦头”。(如打屁股、不给零食)

 

强化,就是让他尝到“甜头”。(如奖励郊游、不让他练琴)

 

正,就是我“做什么”。(如打屁股、奖励郊游)

 

负,就是我“不做什么”。(如不给零食、不让他练琴)

 

这样一来,就比较容易理解了。

 

正强化就是“我做什么给他甜头”,

负强化就是“我不做什么给他甜头”;

正惩罚就是“我做什么给他苦头”;

负惩罚就是“我不做什么给他苦头”。

 

其实,掰扯这些概念,最重要的不是记住,而是让我们明白,想达到一个目的至少有四种方式,选择哪一种方式,产生的效果可能截然不同。

 

一般人采取的方式往往是“正”,就是一定要“做什么”。而心理咨询师采取的方式往往是“负”,看看能“不做什么”,无为而为。这是视角的不同,也是思维方式的不同。

 

还是那句话,当我们开始尝试“不控制”的时候,真正的“控制”也就产生了。

 

出一道题:

孩子在哭,妈妈打她,她哭得更凶了。

孩子在哭,妈妈赶紧抱她,她就不哭了。

这两种行为属于正强化?负强化?正惩罚?负惩罚?分别会产生什么后果?

你会怎么做?

 


 

另因创作需要,个别图片引用自网络,若有侵权,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,可联系作者或本站,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